飞机的小知识_1

2025-01-22 07:11来源:本站

网上有关“飞机的小知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飞机的小知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科普:飞机怎么转弯的?引用热心网友的回答。

飞行员在飞行中向左或向右压驾驶盘(杆),使飞机的副翼差动偏转,转弯内侧副翼上偏,转弯外侧副翼下偏,迫使左右机翼升力不平衡,飞机随之带坡度,升力向带坡度的方向偏离,产生一个水平分力,使飞机转弯,为消除侧滑,飞行员应当适当向转弯方向蹬舵,协调转弯。

带坡度时由于升力的偏离,升力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力可能小于重力造成高度的损失。

我总结一句话,因为飞机两侧受力的不平衡,所以才能转弯,所以才不走直线,如果两边平衡,那它不会转弯的。

正如,火车转弯靠轨道;汽车转弯靠轮胎的静擦力;自行车转弯也靠静摩擦力;火箭转弯靠燃料的燃烧喷射反冲。

都是一样一样的。人转弯是靠鞋底的静摩擦力,这个我们都是知道的。

懒人插画-插画毕设元素怎么选

关于太空卫星科幻画的创意说明

在“太空创想”布局文昌国际航天城的同时,航天科技教育联盟组织了“青少年航天体验中心和海南省航天科技教育联盟筹建”专题研讨会,航天科普遇上航天文创,航天少年携手太空创想,以“登陆火星、文昌始发”为主题演绎了一场关于火星的“太空创想”,也引发了文昌国际航天城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

远在青海冷湖的火星小镇,首届“火星人大会”在冷湖工业园管委会和航天科技教育联盟的支持下于7月20日开幕。

冷湖科幻文学奖评委、获奖作者和一群幸运的孩子在地球上最类似火星环境的冷湖地区开展了摸拟火星生存探索。在完成40公里徒步、完成卫星地面站搭建并接收气象云图、搭建太空纯水机、发射小火箭等任务后,航天少年在“火星”环境中锻炼了毅力、磨炼了意志。

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作品申报书《我的宇宙空间计划》作品创意说明(300字以内)

我觉得这个还是自己写好点,要不被抄袭了也不知道是谁.

不过我可以给你一个模板.

首先,你先介绍功能,最好参杂一些优美的语句在里面.比如: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着无数颗行星,其中最美丽的一颗星球就是地球.它有着湛蓝皮肤,披着洁白的轻纱,可是近世纪来,人们越来越不注重环保,地球变得不适合人们生存(点出计划的原因),于是我们要移民到宇宙上去居住,科学家们(发明了宇宙空间站)...(然后写些功能)

这幅科幻画的说明创意是啥?300字以内,加急!!!

看这副画,像是在宇宙中,人们生活在这里,说明科技已经很发达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地球了。一条条的路通向了各个星星,仿佛是一条条的时空隧道,星球与星球之间的距离显得更近了,再也不用走那么多光年了。看着人们脸上露出的微笑,感觉到这个社会的美好与和谐。

科幻画的简介400字

科幻画是科学幻想的内容,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通过绘画的手段,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一种绘画形式。具体讲就是我们在理解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想象。

运用绘画语言创造性的表达出对宇宙万物、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遐想而产生出来的绘画作品。科幻画是真实反映孩子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种艺术形式。若是幼儿画的科幻画,可发挥想象力来创作。

科幻画尺度差异极大。其中最广义的一种,认为只要故事中含有超现实因素,便可算作科幻作品。正统科幻迷所持的标准则较严格,主张至少要包含一个科幻因素──科学与幻想缺一不可。

倘若没有任何科学根据,则只能归为奇幻、魔幻或超现实作品;反之幻想若是付之阙如,那就只是一个科学写实故事。俄裔名小说家纳布可夫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科学离不开幻想,艺术离不开真实",或许正是科幻艺术的最佳写照。

科幻画积极意义

1、首先立足于生活,表现内容符合生活实际,具有真实性,科技源于生活。

2、主题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能够运用到正确的科学原理,不要有迷信的内容和唯心的内容,你的想法动要是可以通过技术与科学的发展将来可能实现的准确掌握科学原理,教师依据学习过的知识。

3、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不一定是当前所知道的科学技术,更多的可能是将来可能会发展到的方向。

科技画创意说明(300字以内)

1、天空之城,雾霾横扫中华大地,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青少年。蓝天白云下的天空之城,向往清洁的空气,呼吁给人类留下清洁的空气,呵护好大自然。

2、天外来客,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必将带来惩罚,恶劣的大自然孕育了变异的外来物种,人类将作出怎样的抉择,殊死搏斗还是依靠科技这就地球拯救大自然,还地球一片绿。

3、2054年地球人口剧增,没有家的人无处不有。建筑师就建筑了一太空城个。太空城是建筑在天上的城市这样地球就有大了起来,可是又发现了一件事怎么债能登上太空城。建筑师想了很久,终于制作出了飞向的飞行器。

扩展资料:

科幻画的积极意义:

科幻画是引导学生接触科学、探索科学、热爱科学的好方法,也是培养少年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的很好的途径,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体现儿童对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树立起热爱科学,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同时对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想象力、创新意识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首先立足于生活,表现内容符合生活实际,具有真实性,科技源于生活,

2、主题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能够运用到正确的科学原理,不要有迷信的内容和唯心的内容,你的想法动要是可以通过技术与科学的发展将来可能实现的准确掌握科学原理,教师依据学习过的知识,

3、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不一定是当前我们所知道的科学技术,更多的可能是将来可能会发展到的方向:允许对于未来科学发展的大胆想象需要教师对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不断的学习和吸取新知识,多渠道学习知识,了解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学习途径——网络,书报、杂志《我们爱科学》《小爱迪生》等。

科幻画创意说明宇宙.未来

1、准备好画纸和画笔,首先在画面上画一艘从地球飞过来的火箭,里面坐着一个小男孩和小猪,左下角有一辆火车和轨道;

2、接着在空中画星球和空中飞人,还有小猫和小狗,以及不同造型的飞碟和星星布满空中;

3、之后把火箭的身体用红色和灰色涂,尾部火光涂成**,里面的小男孩和小猪也都涂上颜色;

4、再把在空中探寻的小孩、小猫和小狗涂色,用**、绿色、粉色、蓝色涂;

5、下面再把地球用绿色和蓝色涂,火车和轨道用**和橙色涂,蓝色点缀玻璃窗;

6、用蓝色把天空背景涂满即可。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大宇宙gogo》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大宇宙gogo》(_吕/__/_烨_/_挠瓿_/_嘤_/_tr/_姥_/_arth_Coco/_哐_/_o/_牿杳缃_/_yan/__/_欠_/_檀_/_匀诵)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JQMY

书名:大宇宙gogo

豆瓣评分:8.0

作者:_吕/__/_烨_/_挠瓿_/_嘤_/_tr/_姥_/_arth_Coco/_哐_/_o/_牿杳缃_/_yan/__/_欠_/_檀_/_匀诵

出版社:_虾I缁峥蒲г撼霭嫔

副标题:_ogo

原作名:_笥钪

出版年:2015-12-12

页数:236

内容简介

★地球人,请收好这封太空派对的邀请函!

宇航员、天文学家、陨石猎人、艺术家、科幻作家、音乐人、暴风兵、外星人他们已从各个地球角落出发,与你共赴宇宙尽头的盛大狂欢!

★覆盖报道全球超过22个地区的宇宙幻想,深度访谈记录包括NASA前宇航员焦立中、航天计划尖端学者叶永@、科幻作家刘慈欣、多领域的前卫艺术家、资深陨石猎人、民用航天推动者、航天城建设者、星战迷等近20位地球居民的太空故事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个关乎人类命运的终极命题:为什么我们要仰望星空?

★陈坤出品“行走gogo”重磅改版,先锋思考,全球视野,一手资料,前卫设计

★引领青年阅读新浪潮,一本耐读、精美、收藏级的时髦杂志书

喜欢仰望星空,因为我们的归途是星辰大海。

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和探索从古至今不曾停歇。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登月成功,将人类的太空梦想正式点燃。从太空竞赛、冷战结束到今天全球瞩目的航天新闻、风靡一时的科幻**、小说,甚至艺术领域的太空审美,地球人的“太空热”几经沉浮,经久不衰,日益深入流行文化和人类的日常生活。

《大宇宙》从登月时刻开始,多角度、多面向地深度报道、记录、解析当代人的宇宙探索梦想,即有穿行太空的宇航员、天文学家、享誉世界的科幻作家,也有对宇宙抱有强烈好奇并以此为灵感创作的年轻艺术工作者,更有勇敢的陨石猎人、狂热的科幻影迷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个关乎人类命运的终极命题:为什么我们要仰望星空?

★行走gogo

尊重个体的价值观,关注报道当下年轻人的文化及其生活方式。

★gogomook系列杂志书

亚马逊、当当网、京东商城等网上书店及全国实体书店、机场书店均有发售。

★gogonews微信周刊

常读常新,欢迎订阅。(wechatID:gogo_news)

作者简介

gogomakers:

出品人陈坤费勇

总编陈坤

执行主编周S

编辑顾问卢燕珊

编辑徐晴夏雨池

特约记者Platinum(东京)

英文编辑郑牧青孙名梓

责任编辑王晨曦

gogowriters(a-z):

班宇

网络化身“坦克手贝吉塔”的乐评人、文字作者,常居沈阳的出版行业工作者。

Btr

作家、译者、专栏作者、书评人。曾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迷走_神经》等,译有《孤独及其所创造的》(保罗_奥斯特著)等。旅行专栏刊于《名汇》杂志。微信公众号意思意思(petite_mort)

独眼

本名叶扬,建筑评论人,媒体从业者。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受过五年建筑设计专业训练,做过数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版小说《比如,单身》《胖子》《通俗爱情》《在无尽无序的汪洋里,紧挨着你》等。

Darth_Coco,漫画作者,插画师,翻译兼撰稿人。《星球大战》资浅爱好者,501军团的常年亲友,一名预备役绝地。

高雅

城市研究者,毕业于哈佛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城市规划师。

Lo

资深撰稿人,现居北京。游走于香港、北京两地的文化传播者,曾经工作于香港《号外》杂志,目前从事文字和影像传输工作。

玛鲨苗酱

玛莎与苗酱的两人制作团队。短片、摄影、撰稿作品见于Lens、《财经》、《私家地理》、《南风窗》等媒体。2015年发布多媒体项目《从黑夜到白天:中国同性恋首次群体出镜》,目前主要参与类型片剧本开发与制作,同时正在完成纪录长片《黑夜王国编年史》。

Ryan

懒人插画师,目前漫画画得比插画多。灵感均来自日常发呆。

水母

文化女青年,笔耕不辍的非文字工作者,三心二意的剧场工作者,冷门文化痴迷者,微信公众号水母小星球通信(jellyfishdiary)

糖匪

独立幻想作家。作品发表在《科幻世界》《上海文学》。代表作《**故事》《八月风灯》《面孔》。2013年起,短篇小说陆续被翻译到国外发表,并被收入当年的”美国最佳科幻年选”以及《世界科幻选》。

烟囱

真名彭撼,湖北枝江人,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叙事癖和乞丐出版主编。

赵人秀

大家都叫她cab,创业者,鼓手,18流导演,达摩朋克。住在北京,心在宇宙。

gogointerviewed(a-z):

AlexandraLethbridge

毕业于布莱顿大学的摄影专业,目前就职于英国摄影杂志Photoworks。作品《陨石猎人》入围2014年法国ApertureFoundationParisPhotoFirstPhotobook奖项,同时也是英国FORMATInternationalFestival2015CliftonCameras奖项得主。

陈熹

工作生活于北京。1985年生于武汉。2008年本科毕业于江南大学美术学专业,2012年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现为自由艺术家,作品范畴包括绘画、动画、装置、写作等。

ChristineAnderson

美国太空港(SpaceportAmerica)CEO,曾经供职于美国空军超过三十年,担任美国空军菲利普斯研究室航天研究部主任、组建航天飞行器研究部门等。

大垣美穗子

艺术家,1995年在日本爱知大学学习艺术与音乐,199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研习雕塑,2003年成为教授KlausRinke的硕士研究生。2015年在日本京都开办个展“永恒的瞬间”。

DZ

本名张锷,1969年生的上海人,中国第一代星战迷,501中国驻防军的第二任指挥官。

GeoffreyNotkin

电视节目主持人、制片人,作家,陨石研究者,音乐人,出版人以及摄影师。他研究的领域包括地质学、天文学、文学、摄影和设计等,还是AeroliteMeteorite公司(向世界各地相关机构及陨石爱好者提供陨石标本收藏、研究)的总裁。代表作品有纪录片《HowtheEarthWasMade》(2007),《MeteoriteMen》(2009)。

洪涛

旅游行业从业者,机器人爱好者,星球大战501军团中国驻防军成员(TK60708)R2D2中国制造者俱乐部发起人。正在制作的R2D2基于ROS机器人操作系统,搭载激光雷达、惯导等传感器,实现人脸识别、同步定位与建图及路径规划等功能。并实现与人交流,自主导航。

焦立中(LeroyChiao)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资深航天员、工程师。1994年7月8日搭乘“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次升空;1996年1月11日搭乘“奋进”号航天飞机执行STS-72任务并进行舱外活动,成为首名进行太空漫步的华人;2004年10月13日,搭乘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升空进驻国际空间站并担任站长。在他15年的航天员生涯中,四度升空,六次太空漫步,太空停留总时数达229天7小时38分5秒,离舱太空行走累计36小时,是在太空一次性停留时间最长的美国宇航员之一。

刘慈欣

高级工程师,首位获得世界科幻文坛最高奖“雨果奖”的亚洲作家,中国科幻文学的最主要代表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连续九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入围“2014中国好书”。2015年,凭借长篇小说《三体》成为亚洲首位“雨果奖”获得者。

李剑鸿

噪音及声音艺术家,从1990年代末开始制作音乐,中国大陆实验音乐的先行者,推出近30张个人、合作和合集作品,发行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比利时、俄罗斯、法国和香港等。2004年在参加巴黎“白夜”艺术节上被声音艺术家兹比格涅夫_卡科夫斯基(ZbigniewKarkowski)称为“中国最好的噪音艺术家”。

ScottLoxley

国际星战COS迷组织501军团成员。2013年11月,47岁的他离开墨尔本,扮成**《星际大战》中的“帝国风暴兵”一角,徒步环行澳洲18个月,为他家乡的墨尔本蒙纳士儿童医院筹得11万澳元善款。每年将有300名儿童在他捐赠的新医疗器械的帮助下得到治疗。

Starlab(Barahat)

电子音乐制作人,生于印度新德里,活跃于世界范围内的Psytrance音乐舞台,足迹遍布美国、葡萄牙、泰国和尼泊尔等地。目前签约于印度首屈一指的音乐厂牌DigitalOmProductions。

童发强

80后,陨石爱好者,受父亲影响成为陨石猎人,虽年轻已入行八年。

TomEitler

城市土地研究所(ULI)副主席,城市规划师。毕业于弗吉尼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硕士,拥有超过25年的从业经验,专业于城市综合改造,历史保护、交通系统规划等。

韦玮

化身Vavabond的实验音乐人,2006年与李剑鸿组成“迷走神经”音乐组合。

叶永@(IpWingHuen)

天文学家,曾任职于马克斯普朗克高层大气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fürSonnensystemforschung)、太空计划室首席科学家,现在国立中央大学天文研究所与太空科学研究所任教,并于澳门科技大学出任特聘教授。1982年和法国科学家DanielGautier、美国科学家TobyOwen向NASA与ESA提出探测土星系统的计划,即现在的卡西尼-惠更斯号。2009年NASA授予他特殊公共服务荣誉勋章(ExceptionalPublicServiceMedal,EPSM)。小行星18730(18730Wingip,叶永@小行星)临时编号1998KV7,于1998年5月23日由美国洛厄尔天文台近地小行星搜寻计划发现,以叶永恒先生的名字命名。

插画教程|超详细的作画过程

0基础学绘画加Q:1991522744

这回来做个上色教程~渣技术不要嫌弃~

这里是挫到死的草稿orz

随便乱涂几笔把想要的感觉画出来

新建图层细化然后就可以勾线了话说和线稿区别真大233

将线稿图层组设定为指定选取来源

将魔棒设定成如图PS:选区抽取模式个人更喜欢用透明部分不会留下太多的空隙色差范围会空出内部线条不是很方便

首先铺个保护色

然后对着皮肤处用魔棒单击制成选区有一些细小的缝隙可以使用选择笔填满

新建图层~油漆桶铺肤色

因为直接上色会涂到皮肤外面所以我新建了一个图层上阴影并选择剪贴图层蒙版可以把阴影限制在底色范围内~

这次的笔刷w

首先轻轻的画一些渐变不用太浓有就行可以使皮肤更加自然~

因为保护色和肤色相近所以我改了一下保护色的颜色

上第一层阴影把暗部大致铺出来

第二层~细化突出暗部

铺完暗部就可以做一些后期处理了~

在脸颊、关节处用喷枪喷一些粉色然后点上高光更加生动~我画的太淡了可能不是很清楚

在阴影深处画一些紫色可以使色彩丰富起来~

合并皮肤图层

选中人物线稿图层设置保护不透明度

然后用比肤色略深的颜色刷一下皮肤的线稿使线稿更契合~

皮肤完成~

诶多久等了各位因为卤煮去铺色惹

如何使颜色和谐呢卤煮这个懒人喜欢在占面积比较大的地方铺上几个反差较大的色块然后用某种颜色把细小的地方连起来占面积稍小的地方可以使用与大色块相近的颜色铺出来的颜色就比较好看~

这张图卤煮用深蓝和浅绿作为主体其它部分都是用这两种颜色微调后画的

然后用一些**和粉色点缀~

头发重涂了好多遍TWT

上第一层阴影笔刷如上还有默认的笔

我一直觉得绿色是个很难伺候的颜色我平时选色习惯是很鲜艳的但是鲜艳的绿我怎么看都不顺眼orz

这次就把饱和度和明度调低一点来涂

因为头发勾的蛮细致的所以按着线条涂就行了注意繁简得当

为了使颜色更丰富可以正片叠底一层**上去浅**

在阴影上刷一下肤色使阴影边缘更柔和

第二层阴影~突出暗部~

因为暗部不够突出然后按我的习惯再涂的话颜色就跑偏了······

所以用马克笔正片叠底刷几个大面积的暗部上去

吸取肤色画亮部~顺着线条来就行太深的地方可以盖掉

在头发后半部用喷枪喷一些紫色突出明暗用笔在暗部深处画一些细小的紫色面积不要太大~使颜色更加丰富

点上高光拉出发丝~头发就完成惹~

勾线笔刷设置↑其实就是默认的笔刷..

你还在为无法表现质感而烦恼吗?你还在为繁多的质感而头大吗?

来来卤煮教你一种懒人方法效率高效果好

画一笔

然后如图画几条曲线

bingo!就是这样!

第二层暗部~

用笔仔细的画上粉色的花纹因为这种袜子(?)有很多褶皱所以花纹也要根据褶皱起伏

在亮部画一些肉色~就搞定惹~

马克笔先把大色块铺出来~

因为袖子的质感比较柔软所以换一种方法来涂~

用细一点的笔把不科学(······)的褶皱画出来注意繁密得当

锁定阴影图层用笔刷刷一些浅青色、肤色和浅蓝色上去制造透明感

画出高光和花纹~

加深阴影并画出高光高光也是一样的形状

抹一些肤色上去制造透明感~然后改变线稿颜色=w=

用默认的笔随意画出褶皱凌乱一点也没关系233

用水彩笔笔刷设置如图把阴影边缘涂一下做过渡

上第二层阴影然后用水彩笔刷一下亮面使亮面泛蓝光

新建发光图层用喷枪沿着五线谱每条线细细的画可以有发光的感觉

因为觉得颜色有点单调所以把蝴蝶结改成了鲜亮的颜色

用淡淡的茶色在每朵花瓣上涂一下

马克笔画出暗部涂一层肤色上去

在暗部的周围新建发光图层画出浅**

添加环境色修改线稿颜色

嗯再换种方法来画荷叶边好了

用笔画出阴影笔触需要繁而不乱比较细和尖锐w

用蓝色马克笔把暗部画出来

为了和裙子区分开添加一层覆盖图层填上肤色

新建发光图层画出花纹

画眼睛画眼睛~简单粗暴的眼睛233

把底色和眼白画上偷懒的直接取了线稿的颜色233

新建图层正片叠底画阴影开水彩边缘XD

正片叠底画个瞳孔

把眼睛上半部分加深画出两条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咳咳

点上高光~修改线稿颜色完成w

人物基本涂完了下面开始战背景

这次为什么更晚了点呢..因为卤煮这个二货之前不小心把背景图层删掉了掉了了

发现的时候为时已晚于是卤煮泪奔着去重勾了一遍

用笔深一点的蓝绿色把暗部大致画出来

像这样把叶子的的纹理画出来

如法炮制

把整张图都画上

第二层阴影方法如上

在叶子边缘用喷枪涂一些肤色

用蓝色正片叠底再画一遍暗部

顺手把带子也画出来带子的下半部分新建发光图层把水彩笔的形状换成牛奶结冰和四角的石头轻轻的涂一点在叶子上新建发光图层画一点橙色和蓝色还有高光bingo

开始画蝴蝶

因为线稿比较复杂一点一点去涂的话太麻烦所以露珠来教一个简便的方法

先涂几大笔注意涂均匀

魔棒点一下线稿

选中底色图层点清除

底色就修好了√这步忘记截图惹

不过这种方法适用于封闭性比较好的线稿

选中花纹

因为每个色块都是独立的用油漆桶很麻烦用笔又不均匀

所以直接填

第一种方法可以点击菜单栏里的图层-填充图册

第二种方法直接alt+delete键

觉得红色不和谐果断改之

将水彩笔设置成如图然后在蝴蝶上用浅蓝色轻轻涂一下制造质感

在浅色花纹图层用喷枪画一些肤色然后新建发光图层画层蓝色上去蝴蝶get√

orz然后看了一下卤煮怎么都觉得荷叶边和裙子叶子颜色分不开果断改之

因为整张画面都是蓝色所以选了一个相对鲜亮的淡**

第二层

第三层颜色稍红

用覆盖图层画一点肤色正片叠底把暗部加深

画上粉色的花纹新建发光图层用水彩笔随便画点光bingo

兔子建议加个笼子那么我们就画吧

首先画个草稿

orz虽然我挺想贴素材但是作为一个从来都自力更生的好公民()还是算了

因为感觉草图略矮矬穷所以修改一下体型

钢笔图层画出线稿~

这里说一下因为笼子需要绝对水平和绝对垂直而就算是钢笔图层也很难做到绝对

凭手画更容易歪

所以借助选区来画框选出一个长方形然后填充就能得到绝对水平/绝对垂直的线条~

就算是这样也难以对称

所以机智的画一半然后复制2333

终于画完了嘤嘤嘤

想要从零基础学画画的看我主页

插画毕设元素怎么选

不同的情况,使用的创意元素可能不一样,比如以下这几种,下面就来说说:常见设计的创意元素有哪些类别可以选择?

方法/步骤分步阅读

1,插画元素。

插画元素就是说在文章的某一个地方插入一张,这个可以是在一个中心或者角落,设计这种需要和你要点缀的内容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设计出好的插画。

2,卡通元素。

卡通元素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创意元素,因为它是由作者自身设计,比较不会有版权问题,前提是自己完全设计完全拥有的才行。而且卡通元素的可以更好地诠释一些真实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3,设计元素。

设计元素类别的比较符合人类的审美,增添简洁感,让你的文章等内容看起来更有质感。通常会使用一些规律性的画面,可以是人为的,也可以是天然的。当然无规律性的也有,那些经过设计师进行美学设计过的也会有设计感。

4,矢量元素。

矢量元素可能经常出现在logo上面,那样小的画面简单细节的元素会更直观。使用这种元素设计,由于这种元素多是看不见细节的,所以可以给观看的人留有遐想的余地,给人以神秘感。

5,背景元素。

背景元素的几乎什么情况下都有,甚至可以使用其他元素作为这个元素的材料来设计,需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6,图标元素。

图标元素比如停车指示牌、用餐指示牌、厕所指示牌等,如果你要设计类似这些东西的,可以参考这种类型的。

7,PPT元素

顾名思义,PPT元素就是用在演示上用的,从这种讲演方式发明以来,逐渐形成了一种带有PPT色彩的类型,如有有类似这方面的需要,可以选择参考这类元素来设计。

8,免抠图元素。

免抠图元素是一种懒人作图法,同一个抠图,可以反复使用在不同的设计需要上,节省了设计成本和时间,只要给你一些抠图,你可以拼凑出N多不同意思的。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是美籍犹太人,儿童时代离开故土俄罗斯去了美国。青年时代攻读生物化学,此后他投身写作,并成为世界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闻名遐迩,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畅销杂志。

早在本世纪50年代就以创作撰写科幻小说和科普读物而蜚声文坛。他那非凡的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不断对虚构世界和真实世界的新探索,以及他所取得的成就和名望,为他的作品赢得了广大的读者。他的著作题材广泛,涉及科学、历史、语言学理论和科幻小说。他异乎寻常的想象力同时赢得了成年人和儿童的尊敬和佩服。阿西莫夫的作品之所以受到欢迎,原因之一就是他的书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在他的书中,科学不再是深奥的、难以理解的东西,只有你静下心来,认真读下去,就能一步一步地进入科学的殿堂,领略科学的迷人魅力。《基地》、《机器人》 等系列是阿西莫夫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这些看似各自独立的故事,相互贯串起来,竟是一部俯仰两万年的长篇史诗!阿西莫夫特意将科幻场景巨幅拉大,在全银河的背景下架构他独有的科幻世界、由银河帝国的兴亡史来讨论人性与政冶、经济、军事等文明要素产生的互动影响。这种宏观视野使他的作品处处闪动着关怀人类未来的笔触,超越一般科幻作品的局限。在他刚开始写机器人小说时,机器人学尚未发展出来;等到这门科技发展得相当有成果时,几乎每一本有关机器人学发展史的书籍都提到他、他的小说与他发明的“机器人三定律”。这定律几乎成了以后科幻作家创作有关机器人的作品时必须遵循的法则。

阿西莫夫不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更是世界闻名的全能作家,一生著述多达百七十余本,内容广及科学类的数理化、天文、生物、医学,还涉及文学、宗教、史地等。如此渊博的学识使他的笔下世界具备了奇幻的想像与高度的预言性,阿西莫夫以真确的物质科学及人文现象演绎出他的科幻世界,又杂进侦探与推理的小说技法,使得他的作品情节生动,扣人心弦,让人不忍释卷。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是一部全面介绍人类以科学的方法为工具,努力探索宇宙奥秘的科普著作。其内容涵盖了物理科学、生物科学及各个分支的发展状况和所取得的成就,阐述了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

阿西莫夫的很多作品特别是科普作品,都已有了中译本,在中国拥有大量读者,甚至还有许多阿西莫夫迷。

附:

科学时代的伟大“讲解员”

1992年4月6日清晨,一颗不平凡的大脑,在大洋彼岸永远地停止了思考。全世界失去了有史以来著述最丰的作家之一——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我们永远也无法知晓,究竟有多少第一线的科学家由于读了阿西莫夫的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小故事而触发了灵感;也无法知晓有多少普通的公民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对科学事业寄予深情。”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兼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在悼念阿西莫夫时这样写道,“我并不为他而担忧,是为我们其余的人担心——我们身旁再也没有阿西莫夫激励年轻人奋发学习和投身科学了。”

阿西莫夫创造了奇迹,他的一生也是一个传奇。

告别实验室,恋上打字机

1920年1月2日,阿西莫夫出生在原苏联斯摩棱斯克的彼得洛维奇,双亲是犹太人。3岁时,他随家庭迁居美国纽约州的布鲁克林,1928年加入美籍。

生性聪明的阿西莫夫年方5岁就在当过会计师的父亲辅导下开始自学。7岁时,他居然已能教5岁的妹妹念书了。9岁那年,他在父亲开的杂货店里首次接触到科幻杂志。这些流行刊物为阿西莫夫开启了阅读之门,使他对知识产生了一种渴求,后来还将他引入了写作生涯。

中学时代的阿西莫夫喜欢独来独往,常给人以傲慢的印象。但阿西莫夫也完全能够静下心来学习。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且毫不挑剔,什么都想学。他15岁便念完高中,迈进了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的课堂。课余时间,他一边大量阅读科普和科幻作品,一边积极思考问题,同时内心也涌起了一种创作的冲动。18岁那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被放逐的维斯塔》。21岁时,他在著名科幻编辑约翰·W·坎贝尔点拨下,写出了科幻短篇经典《黄昏》并一举成名。

1939年,阿西莫夫从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毕业,其后又相继取得了该校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自1955年起,他开始担任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副教授,从事酶学、光化学的研究。这期间,除了在部队服役的短暂岁月,他一直没有中断科普和科幻创作,并且已经写出了奠定他科幻小说大师地位的几部重要作品:《我,机器人》和《基地》系列。

而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创作的一些科普作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早期的科普创作实践使阿西莫夫认识到,他不仅喜欢而且也非常擅长撰写科学类题材的作品(而不只是将它们作为科幻小说的情节与对话的陪衬)。1957年,前苏联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深深地触动了阿西莫夫。他痛感美国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落后于由卫星上天所标志的当代科技水平。作为一名科学作家,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尽力而为,使这种差距尽快地缩小,于是便毅然放下早已得心应手的科幻创作,而潜心于撰写普及科学知识的书籍和文章了(直至15年后他才“重出江湖”,再度进行科幻小说创作)。

然而,创作需要充裕的时间,教学工作显然大大限制了阿西莫夫的创作活动。另外,极有自知之明的阿西莫夫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虽然自己的头脑和专业功底并不差,但自己的前途并不是在显微镜下,而是在打字机上:“我明白,我决不会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但是我可能会成为一个第一流的作家。我作出了这样的选择:去做我能做得最好的事情。”1958年,他毅然不顾他那时尚未离婚的前妻的反对,告别了讲台和实验室,成为一名专业专家。

这是阿西莫夫事业和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那时候,他已经出版了24本书。

岂止“著作等身”

渊博的学识和不懈的努力使阿西莫夫作品的数量迅速上升,并使他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和褒奖。他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每天至少写作8小时,有时甚至整个星期都坐在打字机旁。一年之内,他往往能推出10部或更多的著作。在阿西莫夫逝世前不久,当每年修订一次的美国《名人录》征集有关他的条目时,他自述已出版过467部著作。

他本人还作过这样一个统计:从1950年出版第一本书《天上的小石子》(长篇科幻小说)算起,他花了237个月、近20年的时间,于1969年写完他的头100本书;往后至1979年3月,他用113个月、近9年半的时间完成了他的第二个100本书;而当他在1984年12月写完他的第三个100本书时,只花了69个月的时间;更令人惊奇的是,在以后8年左右的岁月里,他以更惊人的速度写了近200本书。

阿西莫夫的所有作品垒起来会有多高?目前尚没有人做过计算。不过按照阿西莫夫著作中文本的第一个译者林自新先生的说法,阿西莫夫岂止“著作等身”,肯定是“著作超身”了,而且极有可能打破吉尼斯纪录。在其自传《我,阿西莫夫》中附录的作品分类就有:科学总论24种,数学7种,天文学68种,地球科学11种,化学和生物化学16种,物理学22种,生物学17种,科学小品40集,历史19种,文学10种,谈圣经的7种,幽默与讽刺9种,自传3卷,科幻随笔2集,长篇科幻小说38部,科学探案2部,科幻小小说与短篇科幻故事33集,趣味短篇故事1集,短篇科学探案故事2集,以及由他主编的科幻故事118集。

科学世界的出色“导游”

巨大的成就使阿西莫夫成了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卡尔·萨根在谈到阿西莫夫时指出:“在这个科技的世纪,我们需要一位在科学和公众之间起联系作用的人物,没有一个人能够把这项工作做得像阿西莫夫那样出色,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讲解员。”

是的,阿西莫夫对科学有着精深的理解,对科学的本质有着深遂的洞察力。他不仅通晓现代科学的许多前沿课题,而且也非常熟悉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再深奥的科学知识,一经他的妙笔点缀,读来便毫无生硬之感。

请看《台球》中他对于极其抽象的物理学上的所谓”两场论”的描述:“请把宇宙想象为一块又平又薄、柔韧性极强、不会碎裂的橡胶板。如果我们把质量这个概念同地球表面上的重量概念联系起来,就可以想到质量会使橡胶板形成凹陷。质量越大,凹陷越深”。

再请看他在《无穷之路》一书中对“黑洞”的精彩描绘:“阿西莫夫的体重是74.8公斤,假如阿西莫夫被压缩成一个黑洞,那么他的直径就只有2.22×10-25米”。

在阿西莫夫的科普作品中,内容的广泛性与叙述的逻辑性有着完美的统一。他能在极其广阔的知识背景中牢牢地把握住写作的主线,从而挥洒自如一气呵成。在他的科普作品中,科学性与通俗性也有着高度的统一。他经常在书的开头,甚至在序言中,就提出种种引人入胜的问题,从而能在一开始就从心理上抓住读者;紧接着的展开部分叙述之生动更不待言,结尾部分则更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展望性而使人感到余韵无穷。阿西莫夫的许多作品又是现代性与历史感高度统一的典范,血肉饱满的科学过程往往使他的通俗读物兼具普及功能与学术价值。

更令人惊叹的是,阿西莫夫似乎从未有过写不下去的时候,他常常能够迅速地从一个主题转到另外一个主题,而且乐此不疲。这也是他创作速度如此之快的原因之一。他天生具有一种“施教能力”,总能直截了当地说明事物,准确无误地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从而创立了自己友好、坦诚地直接诉诸读者的风格。

对于中国的科普作家来说,阿西莫夫是大有值得研究与借鉴之处的。我跟国内翻译阿西莫夫作品数量最多的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先生探讨过这个问题。例如,阿西莫夫乃生物化学家出身,何以能涉足自然科学的几乎所有领域,又何以能写出数以百计的优秀科普书籍和数以千计的科普文章?再如,阿西莫夫的科普作品几乎不必借助于插图,单凭文字的力量就能把科学上许多相当抽象、复杂的概念和问题讲得清清楚楚。这在科普书林中,堪称独树一帜;而从我国国情、尤其是当前出版、印刷事业的经济和技术条件来看,科普书籍以文字为本、而不过分倚重大批精美彩照或豪华插图乃是非常可取的。他山之石可攻玉,我们倘能从阿西莫夫的作品中得到某种启示,则不亦美乎?

富有远见的幻想家

阿西莫夫拥有科学家、科幻作家和科普作家3种头衔,但以科幻作家最负盛名。他的科幻小说大致可分成“机器人”、“未来史系列”和“科幻侦探小说”3大类,其中以“机器人为题材的科幻小说最为出色。早在20世纪40年代,在科学界远未研制成机器人之时,阿西莫夫就在他的机器人系列小说中,富有远见地预言了机器人时代的到来,以及机器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

第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在人遭受伤害时袖手旁观;第二,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的命令,除非该命令与第一定律相抵触;第三,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除非保护行为与上述两定律相抵触。这3条定律明确规定了人与机器人的主从关系和相互制约关系,几十年来已成为公认的研制和使用机器人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们被编成程序,输入机器人的“大脑”中。

阿西莫夫自称是科幻小说中“属于比较认真的那一派”,他强调作品的科学性,反对粗制滥造和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他的科幻作品不仅牢固地建立在科学的预测基础之上,而且还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真正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帮助人们扩大视野,创造性地思索未来,向未知的领域延伸、拓展。

阿西莫夫无疑也是一位卓越的人文学者,他把科学看作是地球上伟大而统一的原则。他利用科幻小说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促使人们去考虑人类与科技、历史等各方面的联系,考虑人类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阿西莫夫还是控制人口增长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位先行者,是“理性、科学和怀疑论的卫士”,也就是反对伪科学、超自然现象和宗教迷信的先锋斗士。他以自己的著作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解惑释疑的工作。

“如果不这样做,我就会死去”

阿西莫夫对写作有一种近乎偏执的热情,他的职业是写作,“业余爱好”还是写作,写作就是他的生命,“……我不为别的,只为写作而活着。”1985年,法国《解放》杂志出版了一部题为《您为什么写作?》的专集,收有各国名作家400人的笔答。其中阿西莫夫的回答是:“我写作的原因,如同呼吸一样;因为如果不这样做,我就会死去。”

对于阿西莫夫成为“写作狂”或“写作机器”的根源,有种种猜测和说法。除了兴趣的因素外,阿西莫夫自己认为,只有以如此有序的方式从事写作才能向自己证明,自己是在做一项“正当的工作”。从本质上说,这是他表明自己像父亲多年辛勤工作经营的杂货店那样努力地工作的唯一方式。也正是这强大的工作信念,使他如此在乎著书数量,并时刻被一种危机感所驱使。而阿西莫夫的传记作者米歇尔·怀特指出:家庭背景和儿时经历对阿西莫夫写作生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由于家庭背景不同寻常,打小又受到严格的管教,再加上从小就承担起家中的一些责任,使得阿西莫夫具有极强的责任感。即便他已经功成名就、无须为钱发愁的时候,年少时就根植于他心中的对贫穷的恐惧一直还困扰着他。“所有这一切不可避免地将阿西莫夫塑造成了后来那个自觉、自律、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的工作狂。在他的一生中,停止写作几乎能够给他带来生理上的痛苦。”

他的惊人的著书量甚至还被写入了一部科幻作品中。这部名为《效仿》的小说有一段对话这样挖苦阿西莫夫道:“‘你看过阿西莫夫早期创作的亲犹太人诗作吗?《犹太人被放逐前》,就是他在2000多年前写的那部作品?’‘我只听说过那个指导编撰了《阿西莫夫的银河百科全书》的阿西莫夫,这个书名也太狂妄了……什么?所有的5000册都是他写的?’‘是的,他是个工作狂。这可怜的家伙,没有别的事干。’”

不过,阿西莫夫付出的代价也不小。长年累月地坐在打字机前对身体自然不利,而且连正常的天伦之乐也难得享受。他第一次婚姻的破裂,也多少与此相关。1969年,他在自己的第100本书《作品第100》的引言中写道:“给一位写作成瘾的作家当老婆,这种命运比死还悲惨。因为你的丈夫虽然身在家中,却经常魂不守舍。再没有比这种结合更悲惨的了。”

写这段话的时候阿西莫夫尚未离婚,但想必他已经有预感了。年轻时他“决定”要娶的那位“非同寻常的姑娘”杰特鲁德,不可能永远理解和迁就他。杰特鲁德曾经这样数落他:“有一天,艾萨克,当你感到生命快到终点时,你会想起自己竟在打字机边花了那么多的时间,你会为自己错过了原本可以享受的一切快乐感到惋惜,你会为自己浪费了那么多年的光阴而只为写100本书感到后悔。但那时,什么都已经太晚了。”

关于“飞机的小知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随心资讯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