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3 09:45来源:本站
网上有关“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236-01深静脉血栓形成系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多见于以下几类人群:(1)长时间制动、卧床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如手术后患者,长期卧床可引起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升高,而发生血栓。(2)静脉壁损伤后易发生血栓,如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外伤和感染均可造成静脉壁损伤,损伤的血管壁有利于凝血因子形成,促使血栓形成。(3)血液高凝状态易发生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的任何部位,临床常见的有两类: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前者位于末梢,称为周围型;后者位于中心,称为中央型。无论周围或中央型,均可通过顺行繁衍或逆行扩展,而累及整个肢体者,称为混合型。
1 临床资料
本科从2007年1月至6月共行深静脉置管54例,出现深静脉血栓者5例,其中1例PICC置管,其余均为股静脉置管。经积极治疗,均获得恢复。
2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局部感到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体检有以下几个特征。(1)患肢肿胀:肿胀的发展程度,须每天用卷尺精确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2)压痛: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3)浅静脉曲张:深静脉阻塞可引起浅静脉压升高,发生1~2周后可见浅静脉曲张。如突然出现剧烈疼痛,患肢广泛性明显肿胀,皮肤紧张发亮,发绀,可发生水疱,皮温明显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波动消失,全身反应明显,体温大多超过39 ℃,常常出现肢体静脉性坏疽及休克,成为股青肿。
3 护理
3.1 卧床休息
早期卧床休息非常重要。并抬高患肢,肢体位置高于心脏水平20~30cm,同时膝关节微屈15°[1],腘窝处避免受压,活动踝关节。严禁按摩,避免血栓脱落。对休克者应取休克体位,并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刺激。急性期后鼓励患者逐渐下床活动,但应避免剧烈活动。
3.2 患肢局部静脉输液的护理
采用患肢局部静脉滴注药物,使药物直接到达血栓部位,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由于患肢肿胀,静脉显露不清楚,因此要求我们技术操作要熟练,静脉穿刺成功率要高,避免损坏血管,并选用5号穿刺针头。
3.3 用药观察
3.3.1 尿激酶
溶栓期间应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严格无菌操作。用药剂量必须准确,在使用过程中应现配现用,以免效价降低。应用输液泵使药液准确而匀速的进入体内,有利于保持有效血药浓度[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作相关的化验并做好记录。
3.3.2 肝素
首选抗凝剂,可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剂量,常用于腹壁皮下深层脂肪注射。
3.4 心理护理
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此类患者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恐惧、忧郁或烦躁、易怒等情绪。我们对不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
3.4.1 精神紧张、有恐惧心理患者的护理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要主动关心患者病情变化,使其消除思想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5 并发症的护理
3.5.1 出血
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并发症,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局部有无出血、渗血及全身出血倾向。严格执行医嘱,用药剂量准确。定时查出凝血时间、尿常规、大便潜血试验,准确记录凝血酶原时间。本组病例中,在首次溶栓治疗后第48h刷牙时2例牙龈出血;第72h后1例在输液扎上止血带后,前次穿刺点有渗血;第5天后1例患者便血。护士及时发现并报告医师,避免了大出血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痛苦。采血或静脉注射后按压5min.
3.5.2 肺栓塞
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并发症。临床护理时若发现患者有咳嗽、胸闷、胸痛、口唇紫绀、咯痰带血等应引起高度重视。除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外,还应及时将情况通知医生。
3.6 饮食及生活指导
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有心力衰竭者应给予低盐饮食。护士应协助患者床上大小便,并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用力致血栓脱落及加重心脏负荷或加重心衰。
4 讨论
笔者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接触到了一些深静脉血栓的患儿。经过几年的积累,笔者总结了以下的几点经验:(1)每班用卷尺精确测量患肢周长,并与健侧对照。(2)若发现一侧肢体较对侧更粗,或有疼痛等不适,应立即做CT检查。(3)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护理,保持患儿的情绪稳定,使他们乐观积极地接受治疗。(4)下肢深静脉置管患者,适当活动下肢,以防血栓形成。(5)微泵护理,保证微泵性能良好,严格无菌操作。
参考文献
[1] 王春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A];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1
[2] 刘学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3] 蒋雪松;动脉硬化闭塞症肢体缺血的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5年09期
[4] 郭芸;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及护理进展[J];华夏医学;2002年05期
[5] 郑光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年07期
适合妇产科的小讲课题目如下:
1、抗栓袜结合屈伸运动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2、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3、健康教育干预在阴道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4、老年妇科肿瘤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及优质护理干预影响。
5、循证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的影响研究。
6、妇科宫腔镜手术后有效护理方法及效果。
7、层级管理模式在妇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效果研究。
8、在B超下取出围绝经期妇女宫内节育器的护理体会。
9、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10、舒适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1、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心理护理效果。
12、心理护理及个体化分层次护理对提高妇科肿瘤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13、研究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14、老年妇科肿瘤术后切口感染分析及优质护理干预价值。
15、快速康复理念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6、增强妇科内分泌和健康意识预防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研究。
17、预见性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术后的应用价值。
18、预防性护理在减少腹腔镜妇科手术并发症中的作用。
19、妇科腹腔镜术后应用厚朴排气合剂的临床效果研究。
20、外用抗菌离子膜用于妇科手术切口的护理探讨
妇产科:
妇产科是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高危妊娠及难产的预防和诊治,女性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及妇女保健等。
现代分子生物学、肿瘤学、遗传学、生殖内分泌学及免疫学等医学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医学诊疗检测技术的进步,拓宽和深化了妇产科学的发展,为保障妇女身体和生殖健康及防治各种妇产科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当左房有巨大附壁血栓时,护士应指导其绝对卧床休息,以防血栓脱落造成其他部位栓塞。病情允许时应鼓励并协助患者翻身、活动下肢、按摩及用温水泡脚或下床活动,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关于“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